为展现我校教师队伍教学创新水平,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勇于创新,不断提升教学水平,眉山药科职业学院举办首届教师教学创新比赛。比赛分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为网络评审,评审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、教学创新成果报告;第二阶段为现场评审,参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。现场评审于9月25日下午在学术报告厅举行,评委由各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、质量监控处督导,教务处各科室科长共计13人组成。比赛由教务处综合管理科科长胡莹盈主持。
汇报环节中,来自不同院部的12位参赛教师各展所长,聚焦课程痛点和育人目标,呈现出高质量的教学创新成果,汇报内容精彩纷呈。
药学院袁蔚老师以《德能兼修 爱商强国——“智・能・意・创”四维融合》为题,聚焦 AI赋能医药电子商务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,从创新背景、资源、过程、评价反馈及成效反思五维度展开阐述。其提出的“校企融合+ AI赋能”路径,精准破解了课程教与学的痛点,有效提升了学生岗位适配与创新能力,为医药电商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行方案。药学院刘昱老师围绕《药物制剂技术》课程,以“双核四驱” 教学设计为核心,通过整合“双师型”师资资源、实施分阶段个性化教学、融入思政案例库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四大举措,针对性解决了教需脱节、思政不足等问题,师生斩获多项教学奖项的成效印证了模式的可行性。
护理学院伍贵蓉老师围绕急危重症护理课程,以《时效为先 生命第一》为题,聚焦“五金”建设,重构三维目标,通过“心搏骤停急救”案例展示的“六步递进式”教学法,实现了岗课赛证深度融合,成效量化清晰。护理学院杨志霞老师的《强“基”铸魂——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创新成果汇报》围绕护理核心必修课,以鼻饲法教学为例,采用“VR+PBL”三阶段教学模式,依托优质实训资源实现医教协同落地,创新举措贴合职业教育学生特点。
中药与营养保健学院左丹丹老师针对药用植物学课程学生基础薄弱、教学模式传统等痛点,提出以“植物演替”梳理知识体系、“线上线下+智能实践”搭建教学场景的解决方案,多场景融合与多元评价的实施推动了师生能力同步提升。中药与营养保健学院许何英老师针对《中药鉴定技术》课程学生缺乏鉴药思维的痛点,通过内容模块化、数字资源库搭建、校企协同育人等创新举措,辅以游戏化教学与场景导向方法,不仅助力师生获奖,更实现了服务产业与文化传播的延伸价值。
医学技术学院董雨珂老师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,精准靶向“理论与临床脱节”的教学痛点,课程创新构建“临床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”三位一体教学体系,最终助力学生提升岗位适配力,培养符合康复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。医学技术学院王凤仪老师的《“AI口扫・创教融合”口腔数字化修复技术教学创新汇报》,以“AI口扫・创教融合”为核心导向,采用“四新元素融入+课岗精准对接” 教学模式,最终实现“学习—应用—创新” 的教学闭环,助力学生掌握口腔数字化修复核心技能。
公共课教研部张慕涵老师的《人工智能课程在医药类高职院校的创新教学实践》从理念目标、教学内容、学情分析等七大维度切入,细致拆解了AI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的实施路径,显著激发了学生知识应用的兴趣与能力。公共课教研部简浩老师以《太极拳在医药类高职院校的教学创新实践》为题,针对医药类高职学生太极拳基础不规范、主动锻炼意识薄弱等问题,以“培育全面发展的医药专业人才”为核心目标,在教学中突出内容的职业适配性与终身体育理念的渗透,让太极拳教学与医药人才培养需求深度契合。
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宜君老师聚焦“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”教学,结合医药专业特色设计“三段式”教学过程与课程思政路径,实现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,有效提升了课堂参与度。
基础医学部王彬老师以《“五度融合”金课建设:AI技术支撑的生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》为主题,针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低、抬头率不足、学习获得感薄弱等教学痛点,创新打造“AI技术融合+趣味互动抽奖+多元综合评价”教学模式,成功构建兼具高度、深度、力度、温度与效度的 “五度金课课堂”,同时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,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。
比赛中,12位参赛教师均紧扣课程性质与育人目标,展现了别具匠心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成果。此次教学创新比赛不仅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鲜活样本,更紧扣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,为医药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筑牢了基础。本次教学创新比赛结果将于近期公布。
供稿/供图 教务处
编审/ 宣传统战部 范蓉